欢迎来到世界物联网大会

新闻中心

世界物联网大会官方最新动态或消息,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新闻中心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全球科技创新传播网络强国战略”研讨会综述

2015-11-2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建设研究—互联网+全球科技创新传播网络强国战略"(项目批准号12&ZD016)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光明日报、中央网信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阿里商学院等部门30余位专家出席研讨会。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做主题报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阿里商学院执行院长袭涵,世界物联网大会执行主席何绪明,物联网资本CEO刘龙军,中国科技网副总裁汪斌等参与论坛讨论。


世界物联网大会执行主席何绪明发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10月29日大会胜利闭幕发表的公报中,明确指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自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政府,做出的战略判断,以互联网为助力,持续推进深化深化,将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正式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之一。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意义,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意义,分析建设过程中将遇到的重点、难点,并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强国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在工业4.0与"互联网+"的浪潮下,中国以怎样的姿态应对互联网,直接决定了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转身之路。这20多年,互联网在中国不仅创造了诸多数字奇迹、产业契机,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融入民族崛起、国家进步的决策版图。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新增网民1894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十二五"期间,中国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数达4.07亿个,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3.5%的行政村。8M以上接入速率宽带用户占比达到53.4%,20M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占比达到19.6%。然而,基数上的优势,要转化为政治经济文化竞争的优势,绝非朝夕之功,更非吹弹之力。

一、当前媒体融合与网络强国建设现状

在当今互联网发展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以及新型主流媒体的出现,将有助于实现一个伟大的网络强国梦。新型主流媒体既不是传统媒体也不是网络新媒体,而应是既有传统媒体的导向意识、深度权威、职业追求,又有网络新媒体的即时互动、创新时尚、草根亲近的"融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以及新型主流媒体的出现,对国家发展而言,意味着将实现一个伟大的网络强国梦。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互联网思维"再度成为热词。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既是有待探讨的理论问题,又是亟待摸索的实践问题。当前,中央提出要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将媒体融合定位于国家顶层设计,媒体融合发展势必迎来加速度。在强化互联网思维、加速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有机遇同样有挑战。

此次研讨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在表示中央对媒体融合非常重视。习总书记对媒体融合提出指示,期望传统媒体尽快在新媒体领域有所作为。据统计微信活跃用户达到6.5亿、微博用户2.04亿、QQ用户8.6亿 ,通过数字,表明目前网上新闻传播格局有了新变化。对于如何应用互联网引领未来,他说"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一统天下。当前媒体融合也已经打通各种驱动终端,实现传播覆盖最大化。从数据来看,现在社交媒体带来流量非常多。"最后孙凯表示,相信未来会有更让人激动的新媒体,相信更多媒体从事新闻传播过程中接受科技影响,让转型腾飞。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指出,媒体融合的核心问题是 "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互联网+"核心是驾驭互联、利用互联网。"互联网+"的加号实际就是内容为王的问题,是争夺网民的关键问题。传统媒体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他认为媒体记者应掌握以下几个准则:一、新闻讲"历史 " 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二、文化报道要真有文化,要有含金量。三、所有的服务讲科学。科学为大众服务,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翟惠生建议传统媒体要借力发力,在互联网上讲好故事,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融合的意义在于相辅相成。

首先,媒体融合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并重的阶段,对两个部分等量齐观;其次是重心转移阶段,传统媒体要把工作重心、主要传播形态、主要赢利模式转移到新兴媒体上,以适应媒体及舆论主战场的转移;第三是形成新型的主流媒体、新型的媒体集团,建立现代传播体系。阶段清楚、目标明确后,融合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在与网络原生媒体的竞争中要辨明消化继承与平地起楼的区别,把握自身发展节奏。媒体要清醒地认识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如第一阶段亟须达成内部共识、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第二阶段需要对新兴媒体形成认同,完成生存方式的转变;第三阶段是外向的蔓延,形成媒体与外部交往的新型关系。据此,媒体循序渐进地进行融合。

其次,媒体的属性、社会责任不能变。

以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技术手段去改造传统媒体,势必带来颠覆性的创新,但要始终牢记,党中央推出媒体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着眼于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于顺应数字革命和新兴媒体冲击,在全球传媒格局中提升传播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管在融合之路上走多远,媒体的属性与社会责任不会变,也不能变。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但不意味着"去引导"和"无主导"。尽管互联网是一张扁平化、点与点相连的大网,但是"大V"等网络舆论领袖的存在说明点与点的能量是不同的,网络空间舆论仍然需要"压舱石"。媒体作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要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手段汇聚各方力量,发出进步声音,彰显使命担当,继续发挥舆论主导作用,保持好社会信息的中枢地位,担当好文化传承者的责任。

第三,媒体融合过程中,管理方式相应改变。

融合是为了解放媒体生产力,释放其传播效果和潜能,应顺着这个方向,以服务代管理,多用资金等市场调剂方式,软化行政手段,通过遴选和资助机制形成引导,有重点地做大做强部分主流媒体。融合同时意味着"时空坍塌"或"时空穿越",媒体传播范围的内外、责任的前后已经被打破,因此,管理要相应地将对内和对外传播看作一体,统筹建设;对媒体责任和义务的督导,要以事前立法代替事后应急处置,用"一体化"和"提前量"保证融合媒体顺利运作。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给智能媒体管理创造了机会,有鉴于此,依靠海量数据科学评估媒体运转情况和传播效果势在必行。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沈卫星提出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产品。从大趋势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构成合作共赢的联盟关系。媒体融合发展核心目的增强传播力,关键在用户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推送。在融媒体平台上,通过特色产品和服务,赢得外部机构合作,努力赢得收益的同时开辟合作传播新局面。总结过去,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产品,产品设计的重点是传播力度,核心是解决新媒体新技术,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下,媒体融合通过创新和扩展,不断增强融为一体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最终实现经济效应。互联网时代为传媒从业者,研究者提供了天衣无缝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在提出媒体融合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融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跨界融合连接一切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媒体融合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理念,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挑战。媒体融合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帮助社会公众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新闻报道更加迅速,传播过程更加扁平化。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转变新闻理念,强化科技意识,配合中央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依托媒体融合的力量,探索多样形式的多种形式的科技传播方式,加强社会检测引导,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网络文化。

二、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战略意义

2014年初,中央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在这个小组成立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三个重要判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国要建设网络强国。上述论断,对中国未来的网络和信息化发展具有战略引领的意义。

首先,网络强国战略解决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动力来源问题。

自1978年中国历史性的启动改革开放进程以来,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特定历史时空环境下的"倒逼"机制,是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结构性的动力机制。小岗村的改革启动了自下而上的动力机制;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启动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动力机制;进入21世纪最初10年之后,全球网络空间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新的动力机制来源。如果说,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前,"网上倒逼网下"是一种通信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自发状态"的话,那么,正式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网络强国战略",正式明确了中国正从自发走向自觉,将网络空间发展的内生需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结合,建设网络强国将成为推动中国全方位深化改革的强劲动力来源。

其次,确立网络强国战略,是中国直面生产力发展最前沿的战略决策。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最主要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革命,构成中国践行网络强国战略的外部环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网络技术革命构成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也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前沿。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面对这一轮科技革命,确立网络强国的核心战略,意味着中国要直面挑战,勇于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体现了在网络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第三,网络强国战略是"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双轮驱动的进取型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这充分说明,中国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不是为了在全球网络空间谋求霸权,而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兼顾安全与发展,在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发展,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谋求国家安全。

对此,中国科技网副总裁汪斌提出践行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首先是开放的思维方式。互联网的信息发布主体与渠道是开放的。谁第一个获取信息,谁有最快捷的渠道,谁就能最先发布,"独家新闻"竞赛正转变为"首发新闻"比拼,媒体部署再多的记者也比不上将新闻现场的在场者变为报道者来得快,因此应吸引更多的外部力量参与报道。

其次是平等的思维方式。传统媒体将对象称为受众,媒体提供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传播对象被动,千面如一面,传播方向单一,传者与受者间不对等。但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媒体再大,也是一个节点,"受众"改成了网友、用户,称呼上更趋对等。点与点的交流奉行的是人际交往法则,媒体与用户互相尊重、平等沟通。

再次是共享的思维方式。分享、共享是网络的一大特色,独享是背离网络精神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分享是网络的价值所在,分享让传播链、价值链得以无限延伸。传统媒体的发行量、开机率和收视率,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是影响力的全部了。网络信息的"入耳""入眼"与"入脑""入心"不可等同,传统媒体习惯以产品发布为生产流程的终点,而在互联网传播中,这只是起点,如何让信息能够被用户分享、不断扩散才是真正要考虑的问题,再也不能"干着一厢情愿的事,做着两厢情愿的梦"。

最后是技术引领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是对技术高度依赖的行业。互联网技术是新兴技术的代表,它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使媒体形态与传播方式发生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大障碍是对技术的陌生与排斥。印刷与广播电视技术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不变,互联网产品的更新迭代却以月计。如何以技术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媒体的转型与发展,是对媒体管理者的挑战。技术的思维方式是不断用技术的头脑进行思考,尽可能用技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一律用技术去解决它。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强国

在创新发展的表述之下,"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两大战略将成为我国社会发的展重要支撑。而这两大战略也被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之中。会议公报指出,"十三五"时期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早在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已将"网络强国"的概念提出,同时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针对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会议公报还提及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两项措施。上述两项措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已经在今年下半年公布。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国家层面频繁发布的这一系列行动计划都是落实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的一部分,构成了"网络强国"战略的主体内容。高新民认为,之所以将网络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是基于中央对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视。二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在不少方面还具备了优势。三是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中国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动力。四是互联网产业也是中国正在力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战场。

网络强国具有六大标志,一是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句话应该有很多内含,比如网络规模以及宽带的普及率,与网络相关的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网络安全的承载能力等都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要有明确的网络空间战略和国际社会中的网络话语权。2012年美国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第一次提出如果美国的网络受到攻击,他们可以像政治、军事和经济受到国外攻击一样动用武力对对方进行打击。这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可以说,未来能不能在网络空间战略方面有明确的目标和话语权,将直接影响中国在网络空间的国际地位。三是关键技术上要自主可控,特别是操作系统和CPU技术。目前世界上衡量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低,说到底就三个标准:即运算速度、网络带宽和存储能力。在这三个方面,中国目前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使上述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是迈向网络强国的最大短板,必须迎头赶上。四是网络安全要有足够的保障手段和能力。包括国家网络安全、网络经济安全、网络社会安全、个人隐私权保护以及文明和谐的网络空间秩序等。五是网络应用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要处在世界领先水平。现在电子商务、网购发展非常快,但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六是在网络空间战略中,要有占领制高点的能力和实力。未来在军事领域的战争极有可能是一种信息战、网络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能力占领网络空间的制高点,就很难说已经是一个网络强国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今年新闻的数据化趋势非常明显,数据新闻和无人机开始进入学校以及课堂,各个高校不断建设各种智库,开始触及到包括媒体融合,网络舆情,包括未来问题等。从各方向可以看出,媒体从终端融合终端竞争走向云端融合,大数据和云端最终决定未来媒体一个发展的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匡文波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创新研究,发现互联网行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一定要寻找盈利模式的创新,无论是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也好,媒介融合也好,其实都是失败的。盈利模式就两种,免费加广告,还就是收费模式,事实证明网络收费模式是不可能的,其实,一个媒体的盈利能力跟传播力是成正比的。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这个行业有很强的"马太效应",新的产品越来越多,新闻越多,新闻变成了碎片化的一种副产品。所以,媒体的创新路在何方,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思路和观点。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在哪里走?

未来中国如何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至少有三个可以思考的维度:即国家层面、市场层面和个人层面。

首先应该制定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其重大战略意义就在于要从组织领导层面,加强对未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决策和领导,也为中国走向网络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要组织国家力量打信息技术翻身仗。如何借助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市场两种力量来打好国家信息技术翻身仗,不仅是摆在领导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所有中国IT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第三,加大与网络强国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宽带建设。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广泛应用等。第四,完善和建立与网络强国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如果没有制度和法治体系来保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管从立法还是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要系统考虑如何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问题。

四、建设网络文化强国将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2015年9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同志在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指出,网络时代所有国家都身处同一艘互联网巨舟之上,必须"同舟共济","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把另一方踹下船去"。上述表述,清晰的展示了中国的网络强国战略是追求共享共治共赢的建设性-进取型战略,是中国谋求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和大国战略在网络空间的投射,是中国决心成为负责任的新兴大国在网络时代的战略追求。

世界物联网大会执行主席、世界华商联盟主席何绪明表示目前物联网发展已经有实际的推崇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初步的物联网产业群体,相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实践和应用权要多的多。但也存在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物联网认识关联不一,在探索物联网体系架构、结构、模式各抒己见。通过这次研讨会寻求各个相同的经济学家,企业家、与在座各位朋友的的共识,探索世界物联网框架标准技术,应用技术的规范,助力于中国掌握世界经济主导权,用中国物联网标准技术服务人类,让中国智慧引领世界物联网经济,让物联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让物联网和中国梦、世界梦融合起来,引领全球大潮,造福于世界人民。

同时,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提出关于互联网时代全国立法顶层设计的思考。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互联网会怎样发展?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会对人民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我国网络时代立法有何特点?所以,网络需要网络法,互联网从业人员能够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以便今后网络立法更科学,更能够实事求是的发展,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包括保护国家的权利,也包括公司的权利,商业利益。

缔元信CEO秦雯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角度从业内人士立场来看,趋势代表未来,国家的战略是跟未来趋势是密切相关的,智能化时代趋势,第二个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所以在2012年的时候美国的一个智库就叫《替代的世界》,讲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在整个全球所扮演的作用。为什么被弱化,它的前提是技术可以实现了,但是技术发现的趋势未来是这样的趋势,中国不是最早区域,参与和享受成果的,但是走势是不可逆的。

建设网络强国向中国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建设完善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完成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第一, 中国要完成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弯道超车,建设完善足以支撑网络强国的坚实基础。

中国是典型的后发国家,是网络大国,同时,从支撑网络生态系统的全产业链看,无论是软硬件基础技术与核心元器件,还是引领全球网络产业链上游的应用与商业应用模式创新领域,中国仍然与网络强国有相当的差距。实施网络强国战略,需要建设完善相应的技术发展战略,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范围内,系统提升在芯片、操作系统、关键基础设施、商业应用终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持续完善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从应用大国走向创新大国。"创新",在此过程中,是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的核心与灵魂所在。

第二, 中国要建设完善与网络空间内在规律相匹配,同时服务于中国常院长战略目标的网络文化生态体系。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逻辑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形成了深刻、复杂的相互嵌套结构,提升中国在网络空间的话语能力,将反映中国现实的文化成果、发展经验、发展模式通过网络空间实现有效的传播,构成中国践行网络强国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第三, 中国要持续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完善网络强国战略的双轮驱动。

如2015年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所证实的那样,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不仅是中美战略框架下网络议题的两大支柱,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的双轮驱动模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柱。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实现习总书记要求的"将网络问题建设成为中美关系新亮点"的战略部署,也有助于将庞大的中国市场蕴含的数字经济战略机遇转化为实现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软实力所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第四, 中国要建设完善与网络强国相匹配的战略人才队伍。

当今世界,网络空间的战略竞争,本质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竞争。以美国的火眼公司,俄罗斯的卡巴斯基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积极参与本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建设与完善进程,凸显了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发展网络经济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如何充分吸引并打造符合网络强国战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将决定中国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以及网络强国战略的最终成败;也将决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终成果。

第五, 中国要积极投身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转型与完善,推动网络空间新秩序的成型。

总之,中国的网络强国战略,发生于开放的环境之下,是全球网络空间新秩序形成、发展、完善与巩固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自2003年开始,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启动了推进网络空间新秩序建设与完善的历史进程,2014年3月,美国商务部电管局宣布考虑转移最具象征意义的网络关键资源IANA的监管权限,更是实质性的启动了全球网络空间新秩序建设与完善的进程。中国建设网络强国战略,必须积极投身这一进程,在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化、民主化、多元化的过程中,承担与中国的利益需求和实际能力相匹配的国际责任。

即将开启的"十三五"规划,既是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5年规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首个五年规划。五中全会将网络强国从决策理念提升为国家战略,既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是对关键节点关键期中国关键任务的清醒解读。建设网络强国,"路阻且长"。需要中国网民的点滴支撑,也需要提速降费等微观层面的权力与市场作为。但不管怎么说,既然蓝图已绘就,政府、市场、个人层面都当有所担当,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撬动大数据的支点,让网络强国战略早日实现。